教授带着科技成果到企业实现产业化,固然可以推动产学研结合,可是,这种带有浓厚个体色彩的结合方式,对于一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往往非常有限,难与清华大学组织全校科技力量,全方位支持首都经济建设起到的作用相比。
北京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实施这项计划,并为此同清华大学合作共建起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说,开发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清华负责指派院长,理事会由市、校双方分管计划、经济、科技、教育、财政和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北京市市长和清华大学校长分别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自1998年8月建院以来,由于双方都希望它成为政府支持和推动高校发挥知识创新潜能的机构,促使它逐步肩负起成果、企业“双孵化”,拉动传统产业,凝聚整合协调首都科技力量3项任务,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同清华的关系。
过去,清华以国家重点名牌大学的面貌出现在北京,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参与国家重点建设事业方面。虽说也与北京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但多限于单项成果的转让,对北京的经济建设发展影响不是太大。现在,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开始逐步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在处于技术源头的清华和实现成果产业化的北京企业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管道,从此清华的高新技术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向北京;二是凭藉清华雄厚的实力,为北京重点领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可以使清华对北京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三是通过在北京的计划、经济、科技等部门进行技术咨询,参与联合选项和立项及技术集成和体制转轨工作,可以使清华在首都区域创新、整合资源等多方面发挥学校的优势。
权威人士认为,成立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是对产学研结合途径的创新。并为国家重点大学在为国民经济服务特别是为学校所在省市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从中受益的北京自动化系统成套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十分赞成这个评价。他说,作为北京百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成套公司过去由于缺乏新技术和新机制,发展一直十分缓慢。自从工业开发研究院帮助企业获得“两新”,并不断支持新技术开发后,企业面貌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公司看到了跳跃式发展的美好前景。在工业开发研究院支持和帮助下,曾盘活3家企业并开始救治第4家企业的北京金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旭说,在同研究院的合作中,他从过去只能看到眼前一点,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看到一个面。认识到救活一批甚至全北京的国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新技术源;二,整合技术的能力和机制。这两个条件工业开发研究院都不缺。
迄今,工业开发研究院已将清华同北京的合作,扩大到信息、环保、新能源、电子显示、核技术应用设备、机器制造、轻工、化工等多个产业的范围。北京市市长刘淇把“广渠门地区的工厂外迁后干什么”这类涉及若干领域的综合性问题,也交给了工业开发研究院解决。他说:“我甚至打算把北京的一些研究院所作为清华的实验室,把北京的一些企业作为清华的中试工厂,以全面地为清华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